關註:臺海網海峽導報
  臺海網(微博)3月14日訊 臺灣《中國時報》14日文章稱,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運輸服務業的開放範圍不算小,海、陸、空運相關領域都將受到連動影響。但如果大環境已是勢在必行,那麼以寬容態度面對市場競爭才能有助於企業長期發展,才能不斷創新,永續經營,走出臺灣、邁向全球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臺灣從來是市場開放的獲益者,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,從傳統農業社會走過工業化,目前幾乎完全進入以服務業為主的已開發經濟。回顧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動力,就是來自持續的對外開放,並對產業結構持續進行調整。
  當經濟發展逐漸以服務業為主,我們發現服務業的服務貿易與製造業的商品貿易具有本質上的不同。一般而言,商品市場開放後,進口商品可能取代本土產品,進而衝擊島內生產與就業,但是開放服務市場,引進外資,卻往往可能帶動新增的產值與就業機會。
  臺灣島內市場規模並不足以支撐經濟持續成長,在以往以製造業為主的時代,臺灣相當依賴出口外銷商品貿易;近年來,隨著產業結構調整,服務業逐漸成為經濟活動的主體,此時如果還是只以島內市場為範疇,勢必無法帶動經濟持續成長,適度的服務業輸出已經是最重要的一項課題。換言之,如何創造一個開放的服務貿易環境,將是臺灣經濟下一階段發展的必要條件。
  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對於臺灣而言,正是一項服務業國際化的基礎工程。
  雖然當局一再強調兩岸洽簽服務貿易協議,可以減少兩岸服務貿易的限制,擴大交流合作與市場經營規模,但是大家心裡擔憂的卻是個別企業、甚至於個人直接面對的競爭與挑戰。
  檢視此次兩岸服貿協議中,牽涉到的運輸相關產業包括:海運服務業、空運服務業、公路運輸服務業、以及倉儲業與貨運承攬業等,一般而言,大家擔心的問題是一旦開放陸資企業,大陸的倉儲物流業者可能惡性殺價競爭,破壞市場秩序;海空運服務業者可能採“一條龍”方式,掌控上中下游市場;甚至於借其龐大資本,壓縮臺灣中小規模業者的生存空間。
  平心而論,上述情形在自由競爭的開放市場中,並非完全不可能發生,甚至島內運輸服務業者很可能會因為開放而失去目前的保障。然而,衡酌經濟下一階段的發展,服務業輸出乃勢在必行,如何強化臺灣業者的競爭力,在全球服務業市場取得一席之地,才是無可迴避的首要之務。因此,重點不在如何防止大陸競爭者進來,反而要思考如何前進世界市場,才能為臺灣未來的發展,奠定不敗的實力。
  我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市場開放過程中,業者會完全不受影響,重點是我們對於未來長遠發展的願景是否願意走出去,不以有限的島內市場為滿足,如果大環境已是勢在必行,那麼以寬容態度面對市場競爭才能有助於企業長期發展,才能不斷創新,永續經營,走出臺灣、邁向全球。
  政府部門也應該說實話、做實事,以實質資源之投入,輔以具體有效的輔導措施,積極協助產業升級,強化業者的競爭實力,把握難得之機遇,加速服務業的全球化發展,搶占大陸甚至全球服務業市場,以重新註入經濟成長動能,讓臺灣的服務業藉此機會茁壯、成長。
  責任編輯:吳生林  (原標題:服貿協議非洪水猛獸臺灣須寬容面對市場競爭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n95znma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