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曉晨/編譯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09月16日11版)
  對於某些人來說,當眾演講甚至比面對死亡更恐怖:美國喜劇演員傑瑞·宋飛就曾精準地描述這種體會:“如果你不得不出現在一場葬禮上,那麼躺在棺材里也比誦讀悼詞要好點”。每個人都曾經歷過怯場,而這種臨場焦慮往往會導致災難般的後果。對當眾發言的恐懼會讓人們的聲帶變得過度緊張,此時,大概多數人會在心裡默念:放鬆點,放鬆點。不過,哈佛大學的研究者指出,要想在重要演講面前臨場不懼,真正有效的辦法反而是讓自己興奮起來。
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埃里森·伍德·布魯克斯通過數項實驗發現,相比承認恐懼並要求自己“放鬆”,告訴自己“感覺很刺激”的人更可能在挑戰中表現出色。
  在這些發表於《美國心理學會期刊》的實驗中,布魯克斯首先對140名被試志願者的演講表現進行了拍攝錄影。實驗者告訴被試,他們的演講將由一個委員會進行評判。在演講開始前,實驗者要求一部分被試對自己說“我很興奮”,另一部分被試則告訴自己“我很鎮定”。結果顯示,那些告訴自己“很興奮”的被試演講的時間更長,且根據獨立評委的評審,他們表現得更具說服力和競爭力,看上去反而更為“鎮定”。
  在另一項實驗中,研究者要求被試解決一些高難度的數學問題。數據顯示,那些按指示告訴自己“感到很興奮”的被試比告訴自己“感到鎮定”或未接到任何指示的對照組被試在平均成績上高出了8分。同樣,“感到興奮”的被試們在一項卡拉OK比賽中也展示出了明顯的優勢。
  布魯克斯告訴人們,90%以上的被試都試圖讓自己在公開演講前鬆弛下來,但其實,讓自己變得興奮更容易做到,因為恐懼與興奮都屬於人體的高喚醒狀態,並伴有心跳加速、呼吸頻率增加等相仿的生理變化。相比之下,雖然“放鬆”也是一種積極的心境,但人們往往無法讓情緒的引擎及時熄火。
  對於其中的原理,布魯克斯解釋道:“告訴自己對挑戰感到‘興奮’,將幫助你在任何情形下都會更好地專註於其中的機遇。你可以藉此對自己的焦慮源作出再評價,發現演講中的樂趣,並將其理解為加強你與同伴關係的契機,而不是僅僅糾結於自己的表現。”
  參與該研究的鹽湖城亨茨曼癌症研究所的研究員埃里克·加蘭則提醒人們,以進化論的視角來看,我們人類的祖先發展出了面對威脅時的“戰鬥——逃跑”反射機制,我們需要將身體喚醒,才能獲得任何公開演講所需的清醒頭腦。因此,如果過度放鬆,反而不會有上佳的表現。  (原標題:喚醒興奮感才不會怯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n95znmat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